“灯下故人”史图博黎族文物展在京开展 再现88年前海南岛人文风物
2019-03-17 18:03:17 编辑:周琪 来源: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span class="liv-article-review">评论:0 查看数:0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民族文化宫展览馆联合策划主办的“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近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开展,再现88年前海南岛的人文风物。
本次展览意在缅怀已故德籍教授汉斯?史图博。1931年和1932年,史图博先后两次进入海南岛腹地,开展详细的民族学调查,出版了《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一书,这是一部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新学科、新方法研究黎族的专著,史图博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黎学的奠基人”。在海南岛史图博还征集了大量实物,共计349件(套),几经辗转,这批文物最终分别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此次展览展示的146件(套)当年史图博征集的黎族文物全部来自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同期声:记者 刘正
(走进“灯下故人”展厅,一进门的第一个展柜中陈列着现由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最初的德文版《海南岛民族志》、还有这边的日文版书籍以及中文版本。这让史图博其人和通过他所传播的黎族故事,在几种语言的时空对话下更显珍贵,也更加提升了海南以及海南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展览用史图博拍摄的200余张黑白影像及其当年在海南征集的大量珍贵文物,展现了海南岛少数民族曾经的生活、服饰、劳作、信仰等,许多文化现象及手工技艺等至今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如黎锦纺织制作、服饰刺绣图案等依然传承不变,但也有不少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消逝而终至绝迹,如藤编油灯架、芭蕉叶拖鞋、男子木梳、记事竹契等。
同期声:北京市民
[坐车一直来到这,看这个民族文化展,想看看、了解这种为民族文化,还有这种服饰有什么说法,想了解一下民族文化精神,下次再去(海南)更有感觉了。]
同期声:北京市民
(这种古老的东西,挺不容保留下来,它们就是一个财富。)
跨文化的交流,独具特色的文物,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并纷纷写下感言,寄语海南历史文化记忆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这些民族太勤劳,也能歌善舞,面对自然的原始山水,乐观勇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海南现在发展自贸区很快,还有洋万高速(建成),我也在儋州购房了,希望能在海南尽绵薄之力,谢谢 。(您是把这些写下来)对,这是我说的 我真实表达。]
(视频编辑:陈永桃 文字编辑:周琪)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